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产品分析跟营销分析差不多,两者之间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如果真是这样,那误会就大了。今天这篇文章想要来强调一下产品分析与典型的营销分析之间都有哪些区别。相信看完本文以后,你在两者的区分和运用上就能更加有经验:
1,产品分析中对目标和漏斗的定义比在营销分析中更为复杂
在一般的网页分析中,定义什么样的用户行为为一次转化是相当简单的——比如,购买一样产品;填写联系方式;或者注册一场网络直播。
那在定义你的整个营销漏斗过程的时候也是一样的——你可以把你的目标与用户登陆网页时的URL连接起来,从而对于用户在整个用户旅程中经历了哪些特别的阶段能快速得到一个很好的了解。
但是,产品分析会比上面所提的两种分析更加复杂一些。对它的目标和整个漏斗的定义没有那么显而易见,因为每一款app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特色功能。举个很简单直接的例子,试想一下:用户在Spotify(一款音乐软件)上倾向于做的事情跟在UberEats(一款外卖订购软件)上会发生的行为显然是很不一样的。
这就是为何为了确定产品目标,前列步你必须把它们先转化为想要用户进行的行为(比如,下载一副图片;播放一首歌曲;或者完成一节冥想),然后再将这些行为与特定的事件和触发匹配起来。
因此,如果你要用心做产品分析,意味着你将要把很多时间投入于各种事件的恰当布局中。
2,产品分析注重于用户旅程中更成熟的阶段
营销分析通常关注在用户获取和转化。它会提供你洞见,帮助你将访问者转化成付费或订阅用户。
而产品分析则更加偏重于用户留存和用户参与。对于app和其他数字化产品而言,衡量成功的标准并不是有多少人下载或购买了你构建的内容,而是有多少人在一周、一个月、或者一年以后继续在使用它。
通过产品分析软件收集的数据能帮助你找到关于用户旅程中更成熟阶段的问题的答案,例如:
用户激活:当人们被引导到你的产品上时,他们通常是在哪个环节退出使用的;或者,他们在前列次访问你的产品时使用了多少功能
用户推荐:哪些用户更有可能邀请其他朋友使用您的产品
用户参与:用户使用得更多的功能是什么,更少的又是什么;他们使用你产品的频率、平均访问时间是多少
用户留存:哪些用户之后可能还会回来,哪些不太可能再回来;用户留存率是多少
3,产品分析使用不同类型的指标和目标
所有会影响到用户行为的指标和目标通常都会被用于产品分析中。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与你的产品设计目标严格相关。
在用于定义产品分析的指标和目标中,更流行的框架之一是HEART框架。它由Google Venture Team开发,包含五个不同类别的指标:
Happiness(愉悦度):衡量用户态度或满意度(通常用某种类型的用户调查得到)
Engagement(参与度):衡量用户与产品互动的频率、强度和深度
Adoption(接受度):衡量用户如何轻松、频繁和快速地适应产品的新功能
Retention(留存度):衡量现有用户在一定时间内保留下来的数量
Task success(完成度):衡量用户在你的应用程序中完成任务的效果和效率
HEART框架的主要优点是它非常以用户为中心,并且可以让你衡量用户体验的质量如何。更重要的是,这是一种非常灵活的方法。它可以用于评估和衡量针对实现主要目标的总体进展,或仅用于分别评估每个功能的性能。
4,产品分析会处理到许多更敏感的数据
在营销分析和产品分析中,利用各种工具收集的数据类型和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存在很大差异。网站分析一般分析营销网站上的流量并利用可公开访问的信息;而对于产品分析,你想要衡量的很大一部分信息产生于用户在使用你的app或产品的安全会员区域(secure member area)内,比如用户订购产品、购买新服务、安排预约、查看信用卡余额等环节。
总结:
通过上述四点可以发现产品分析中所涉及的数据和分析方法与营销分析非常不同。产品分析对于商业目标和各项指标的定义非常广泛和复杂。不同类别和功能的产品,它们的目标和衡量的指标会非常不同,如果不懂得如何去科学、系统地了解你的产品和用户需求,在整体的分析方向的把握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偏差。